分方案2—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2017)
发布时间: 2017-06-13   浏览次数: 510

    为贯彻落实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 实施方案》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实际,大力提升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文件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思想引领和信念支持。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和课时分配如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8课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64课时;《形势与政策》1学分,16课时。

三、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

1.完善思政教学机构

    学校党委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于2017年5月2日发布文件,正式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基础上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思想品德与修养教研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部、职业生涯教研部。机构的完善为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2.规范教学工作制度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基础上,为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建立教师学习与培训制度,鼓励和组织教师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为保证教学内容、进度和考核标准基本一致,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教师集体备课制度,集中教学研究与讨论,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建立准入制度和教学考核制度,严格管理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学习、研究与讨论,围绕提高教师品德修养开展丰富活动,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引导学生,用优良的思想作风带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

    分析现状,制订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任教师访学或在职读博。开展听课、说课、竞赛和交流活动,在教师中创造研究理论、切磋教艺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走出去,与其他院校进行教研活动或学术交流,开阔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既要把教学经验及时转化为理论成果,也要学会将理论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指导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要在教学上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在科研方面也应该成为一支生力军。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结合职业的思政教育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从职业类学生需要出发,努力处理好思想性、知识性和能力性教学的关系,在把握总体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探索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习要求及能力的学生适当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要有意识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贯穿于实际教学过程。

2.尝试专题化教学模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彻底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在专题化教学方面实现突破。在严格遵循教材体系的同时,以专题为元素构建教学体系。专题化教学将以全新维度串连知识点,引入丰富教学素材,以学生的视角导入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专题化教学老师承担某一个专题,备课容易深入精细,上课也会接触更多专业的学生,学生在同一门课上也可以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

3.丰富学校特色学材

    除了课堂上组织学生专题研讨、观看录像,还要重视案例教学,特别是从我校校史、杰出校友、学生竞赛等方面,搜集案例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此外,鼓励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讲演、课堂辩论、让学生自己创作小品短剧甚至微电影等等,力求课堂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实际,寓教于乐,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4. 启动精品课程建设

    全力打造校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优化,将这门课建设成为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改革研究深入、教改科研成果突出、教学质量上乘的校级精品课程。

5.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

    加强培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与感染力,营造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学生上课的抬头率和参与度。

五、规范实践教学过程

    制订实践教学课程标准,构建由浅入深、紧贴理论教学、促进体验感悟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项教研活动,就实践教学主题、任务分工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1.丰富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研讨、课堂演讲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年级、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来设计课内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真正实现课内实践教学全员化、网络化。

2.推进校园实践教学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区域,与学生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场所。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利用好重要节假日,积极与学工部、团委以及二级学院联合,在学生当中开展经典著作阅读、公益活动、勤工助学、辩论赛、理论社团、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国情、市情和乡情报告等。

3.实施社会实践教学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体验到知与行的统一,深刻理解课堂上所学理论的实际意义。由于社会实践教学要求高、难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与学校相关部门、各院系联合起来,确定社会实践主题、预期效果和设计成果应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重点支持方式是通过组织假期社会实践小组,由教师带队,深入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有份量的实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活动最好与大学生“挑战杯”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结合起来,将思政教育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

六、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建立科学的过程性、形成性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出勤、课堂综合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活动进行评价,适时取消期末考试,逐步实现没有学生不及格。

七、服务课程思政大局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但也要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二级学院紧密合作,发挥理论优势,参与制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积极开设综合素养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年5月31日